喜迎二十大 | 凉山十年:脱贫攻坚绘答卷
2022-10-12 11:46
举报

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战中,作为全国全省主战场之一的凉山,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,以“万众一心加油干,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奋斗姿态,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,向时代交出了圆满答卷。


  2015年11月29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颁布了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》。凉山作为全国“三区三州”深度贫困地区之一,是影响四川乃至全国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控制性因素。消灭绝对贫困的集结号,在凉山大地上吹响。


 图片来源:新华社


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凉山脱贫攻坚、十分牵挂彝区群众,2018年春节前夕,亲临大凉山腹地视察;2019年新年贺词中还深切关心看望过的彝区群众,给予了凉山各族干部群众极大的鼓舞和鞭策。


  

省委、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帮扶凉山,5700多名综合帮扶队员响应省委号召,义无反顾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,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干、一起苦、一起拼,夺取了凉山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,创造了艰苦奋斗、战胜贫困的奇迹。






凉山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,积极承接国家和省系列支持政策,整合一切资源、集中全部力量攻坚克难、决战决胜。



脱贫必先安居,安居方能乐业。这里是昭觉县三河村,山梁上,富有彝族特色的新房整齐排列。2019年,村民吉好也求一家和乡亲们一起,告别土坯房,住进了新家。



为了摆脱贫困,凉山州在崇山峻岭间开启了一场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。这里是海拔1600米的阿土列尔村,村民们走向外面的世界,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,“悬崖村”也因此得名。2020年5月,村民们下山定居,搬到了昭觉县城的集中安置点。和悬崖村的乡亲们一起下山进城的还有当地28个乡镇、92个边远山村的18000多名贫困群众。




近年来,凉山州35.32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,告别“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”的贫瘠之地,住上了好房子,过上了好日子。如今凉山大地,新居新寨拔地而起,一派兴盛景象。



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程。除了住房建设以外,凉山州还紧紧围绕老百姓特别关注的交通、水利、电力、通信、农村能源基础建设,通过交通专项扶贫、实现“主动脉”畅、“毛细血管”通;通过水利专项扶贫,解决农业用水“最后一公里难题”;通过电力专项扶贫,推动电网在凉山延伸覆盖。




2020年6月30日,一条3.8公里长的公路修到了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村口,阿布洛哈村至拖觉镇的“金通工程”乡村客运班线也正式开通,宣告全国“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”成为历史。一条公路,不仅是一个村庄跨越天堑的梦想,也成为了凉山脱贫攻坚跨越艰难险阻,攻克难中之难、艰中之艰的缩影。





脱贫攻坚期间,我州聚焦产业脱贫目标精准施策,产业扶贫和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。这里是“全省苹果标准化发展的示范园区”越西现代农业(苹果)产业园的核心种植基地,占地面积约5000亩,产出的苹果远销北京、香港等各大城市。




园区采用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运营模式,把群众受益摆在突出位置,真正做到了“发展一个产业,造就一批能人,带动一片经济,引领一方群众”。在脱贫攻坚和易地搬迁任务完成后,园区又接续加强对当地群众的产业扶持,为群众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


脱贫攻坚期间,我州积极实施健康扶贫、教育扶贫工程,扎实推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,全面解决基本医疗、义务教育、职业技能培训保障问题,解决群众后顾之忧。同时,将推进移风易俗、树立文明新风作为脱贫攻坚重要内容,通过建立文明新风激励奖励机制、开展互助评比等等,推动群众养成好习惯,形成好风气。





2020年,全州实现11个深度贫困县摘帽,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消除,农村群众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条件取得标志性成就,影响脱贫成色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特殊问题治理发生趋势性变化,铸就了“脱贫有多难、凉山有多拼”的脱贫攻坚精神。


记者:阿比伊木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
推荐阅读